科 目:行政學概要
等 別:普通考試
適 合 類 科:
一般行政、一般民政、客家事務行政、原住民族行政、人事行政、宗教行政
106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以下標準答案按考選部當年度提供的版本)
A 1 奎恩(Robert E. Quinn)和麥格里斯(Michael R. McGrath)認為,組織文化的核心價值為「有清晰的目標」、「促進效率」與「追求績效極大化」,此為下列何種組織文化?
(A)理性的文化 (B)發展的文化 (C)共識的文化 (D)層級的文化
B 2 在古立克(L. Gulick)所提倡的「POSDCORB」概念中,不包括下列那項?
(A)規劃 (B)決策 (C)領導 (D)預算
A 3 下列何者屬於馬師婁(A. 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所提及的人類基本需要?
(A)生理需要 (B)公平需要 (C)競爭需要 (D)家族需要
B 4 下列何者是指組織決策與運作有直接關係的「任務環境」?
(A)文化環境 (B)技術因素 (C)法律體制 (D)人口特質
D 5 下列何者非屬韋伯(M. Weber)所稱「理想型」科層組織的特徵?
(A)專業分工 (B)層級節制 (C)依法辦事 (D)行政中立
A 6 帕深思(T. Parsons)認為任何社會系統均須履行四個基本功能,下列何者主要在達成「整合」的功能?
(A)法院 (B)學校 (C)企業組織 (D)政府組織
B 7 下列何者非屬新公共管理興起的背景因素?
(A)擺脫官僚體制的桎梏以提升政府績效的觀念興起
(B)民眾殷切期盼大有為政府提供無微不至的公共服務
(C)經濟學的市場理論再度受到大力提倡
(D)美國總統雷根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推波助瀾
A 8 對於當代治理轉型之敘述,何者正確?
(A)強調公民參與與民主行政 (B)重視命令與控制
(C)強調層級節制與威權體系 (D)看重科學管理
D 9 行政學理論的發展依早晚時序之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行政管理學派→管理科學→新公共管理→新公共行政
(B)行政管理學派→系統理論→新公共管理→管理科學
(C)人群關係學派→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系統理論
(D)人群關係學派→系統理論→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
D 10 學者莫根(G. Morgan)認為組織應透過負向反饋作用,使組織成為具有矯正作用的學習型組織,是下列那一種組織意象的譬喻?
(A)組織是一種有機體 (B)組織是一種創造的社會實體
(C)組織是一種政治體系 (D)組織是一種大腦
A 11 組織知識的制度化程度較高,且知識更新的發動方向由上而下,是下列那一種類型的組織結構?
(A)傳統的官僚組織 (B)實驗取向的組織
(C)自我設計的組織 (D)專業進取的組織
B 12 下列何者非屬審計制度的功能?
(A)增進行政績效 (B)控制預算收支平衡
(C)防止中飽與浪費 (D)解除行政機關之財務責任
D 13 在全像圖的組織結構設計中,下列何者非屬政治途徑的主要特徵?
(A)反映社會上不同利益及組織內部異質功能的多元主義
(B)行政官僚具有自主性
(C)加強與國會的聯繫,爭取國會的支持
(D)追求指揮統一、共赴事功的集權主義
B 14 下列有關組織結構垂直分化之敘述,何者錯誤?
(A)垂直分化建立了組織的層級節制體系
(B)人員數量不變,組織層級數目愈多,控制幅度愈大
(C)垂直分化與個人決策思考的寬廣度有關,職位愈高寬廣度愈大
(D)在正式組織中,層級節制體系會產生指揮命令系統
C 15 在一特定環境中,人們直接或間接地對於這個環境的察覺,稱為:
(A)組織動態 (B)組織文化 (C)組織氣候 (D)組織態度
C 16 學者 W. Hoy 和 C. Miskel 曾就 M. Weber 科層組織(bureaucracy)型模的特徵,分別提出其正功能和負功能。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分工」的正功能為專業技能,負功能為枯燥乏味
(B)「無人情取向」的正功能為理性,負功能為缺乏士氣
(C)「法規與規則」的正功能為有紀律的服從與協調,負功能為溝通阻礙
(D)「終生取向」的正功能為激勵,負功能為成就與年資的衝突
C 17 下列何者非屬組織發展中發展個人所運用的策略?
(A)工作豐富化 (B)小團體訓練 (C)團體間的討論 (D)管理格道訓練
一律給分18 下列那位學者屬於行政管理學派(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的代表性人物?
(A)傅麗德( M. P. Follett) (B)泰勒(F. Taylor)
(C)湯普森(J. D. Thompsons) (D)馬師婁(A. H. Maslow)
A 19 以特洛皮克斯測試法(TROPICS Test)來因應組織變革,下列那一種情況較適合用組織發展式的軟策略?
(A)變革發生時間是中至長期 (B)涉及特定具體的對象
(C)目標明確且可被量化 (D)控制權掌握在高層管理者手中
D 20 我國「公務人員任用法」確立了人事體制走向兩制合一,何謂「兩制」?
(A)部內制與部外制 (B)部內制與獨立制
(C)分贓制與功績制 (D)品位制與職位分類制
B 21 公務人員復審事件經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審議確定後,倘發生決定理由與主文顯有矛盾之情形,原處分機關或復審人得向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申請何種作為?
(A)再復審 (B)再審議 (C)再申訴 (D)再救濟
D 22 關於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預算作業與管理功能結合 (B)對於長期計畫提供有效技術
(C)各計畫的成本不易精確估計 (D)側重質化分析技術
一律給分23 下列何者係指會計年度已開始,而預算案未能獲得議會通過或被擱置不議或被退回重編,於是政府暫時沿用上年度的預算作為過渡,以應付這種政治上的風波?
(A)暫行預算 (B)臨時預算 (C)實行預算 (D)假預算
C 24 關於預算制定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當國防部人事經費不足,可申請挪用其他部會之人事費,但僅限行政院所屬
(B)預算案須經由立法院審議通過,並經由行政院院長公布,方能實施
(C)我國會計年度開始的日期為每年 1 月 1 日
(D)第二預備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第一預備金的百分之三
C 25 對於結構中度的政策問題,可以採用那種決策途徑加以處理?
(A)漸進決策途徑 (B)理性廣博決策途徑
(C)滿意決策途徑 (D)垃圾桶決策途徑
D 26 下列有關影響公共問題的各種管道,何者錯誤?
(A)意見領袖有引領言論與意見的效果
(B)遊行示威或靜坐抗議皆有可能提升特定公共問題的曝光
(C)社會事件當事人可能引起社會大眾對於特定公共議題的關注
(D)對於公共問題的質疑與討論侷限於平面媒體的報導
C 27 下列何者非政策方案規劃時所進行的可行性評估?
(A)規劃評估 (B)可評估性評估 (C)過程評估 (D)修正方案評估
A 28 「透過現場與專家學者或一般民眾互動,並利用媒體傳播其內容」,非屬下列那一種探求民意的方式?
(A)問卷調查 (B)展示會 (C)說明會 (D)公聽會
C 29 下列何者非屬西元 1993 年美國國家績效評估(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所提之目標與結果取向預算制度的原則?
(A)強化課責精神 (B)授能管理者
(C)應摒除政治優先順序 (D)預算資源和任務連結
C 30 下列有關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何者敘述錯誤?
(A)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各階段,皆難免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
(B)政治因素也可能成為政策分析的助力而非阻力
(C)有必要以政治面向分析,取代技術導向的政策分析
(D)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公民參與,即為考量政治因素的具體作為之一
D 31 了解組織成員的特質與趨勢概況,係屬策略規劃那個階段的概念與行動?
(A)認定組織的權限 (B)澄清組織的使命與價值
(C)評估外部環境 (D)評估內部環境
C 32 下列何者非屬政府與民眾溝通之理論?
(A)民主參與理論 (B)決策制定理論
(C)靜態組織理論 (D)人格尊重理論
D 33 關於「新新聯邦主義」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以雷根政府為代表 (B)係延伸自尼克森政府的主張
(C)將治理功能轉移給州政府 (D)主張擴張聯邦補助
A 34 下列何者為網絡型的府際關係將出現之情況?
(A)中央政府權力向下移轉
(B)府際間的界線相對清楚
(C)地方政府擁有執行權力,不必臣屬中央
(D)地方集權分配資源,中央分權妥協合作
B 35 全球化趨勢下,行政組織在傳遞服務,出現組織重疊及責任不清的問題時,通常會作何種改變?
(A)公私協力 (B)組織再造 (C)績效改革 (D)行政改革
D 36 下列有關社會網絡理論之敘述,何者正確?
(A)主張只用人際關係來進行分析
(B)有三個基本要素:行動者、關係、事件
(C)社會網絡分析肇始於十九世紀
(D)研究著重制度規範與文化因素的探討
A 37 人際關係與道德規範,屬於下列何種文化因素?
(A)社會文化 (B)物質文化 (C)心智文化 (D)價值文化
D 38 依據傅德瑞克森(H. Frederickson)的觀點,下列敘述那一項符合新公共管理的特性?
(A)強化科層體制 (B)著重基層管理
(C)重視常態結構 (D)強調個別授能
A 39 張金鑑認為:行政領導就是各級主管運用思想溝通及管理措施,促使所屬人員協同努力,有效完成組織使命與任務。根據上述見解,領導強調的三項重點為何?
(A)人際間的互動、影響他人的行為、達成團體的目標
(B)組織結構的安排、非正式組織的負功能、行政業務的外包
(C)所屬人員的生理條件、影響他人的行為、府際關係
(D)非政府組織的運用、非正式溝通管道、行政協助事項
B 40 對員工的工作採取縱向的延伸,強調增加工作挑戰性、自主性與責任感,此屬何種工作設計策略?
(A)工作複雜化 (B)工作豐富化 (C)工作擴大化 (D)工作困難化
A 41 行政激勵研究的重點在於探討何種因素可以引發特定行為,係屬下列何種激勵理論?
(A)內容理論 (B)過程理論 (C)增強理論 (D)渾沌理論
D 42 根據美國聯邦危機管理局的定義,危機管理的規劃工作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依次序分別為何?
(A)準備階段、紓緩階段、回應階段、復原階段
(B)回應階段、準備階段、紓緩階段、復原階段
(C)回應階段、紓緩階段、準備階段、復原階段
(D)紓緩階段、準備階段、回應階段、復原階段
C 43 個體遭受挫折後,不表露自我的情感,將之壓抑在心裡,久而久之形成情緒上的冷漠,學理稱之為何?
(A)折衷反應 (B)情緒挫折 (C)情緒孤立 (D)隱性攻擊
D 44 下列何者非屬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之內涵?
(A)品質應在生產過程建立,而非在結束時加入
(B)預防變異性是製造高品質產品的關鍵
(C)品質改善需要員工參與
(D)品質的最終決定者是產品檢驗人員
B 45 房納(H. Finer)堅持使用政治與法律制度的控制,強化管理上控制以及加強績效評估程序及更多社會化過程,這是何種觀點?
(A)內部控制 (B)外部控制 (C)行政控制 (D)調查委員會控制
B 46 系統議程(systemic agenda)本質上係屬:
(A)政府議程 (B)討論議程 (C)行動議程 (D)機關議程
A 47 下列關於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的主要宣示何者錯誤?
(A)公共行政人員應是被動服從公眾要求的公共利益受託者
(B)公共行政組織是達成公共利益的知識寶庫
(C)公共行政應可成為憲政秩序下的正當參與者
(D)公共行政能夠涵蓋不同的利益以促進公共利益的實現
D 48 依據我國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 4 點,在何種情況下,且係偶發而無影響特定權利義務之虞時,公務員得接受餽贈?
(A)基於社交禮儀
(B)受贈財物其市價總額在新臺幣 1 萬元以下
(C)受贈之財物市價在新臺幣 5 千元以下
(D)屬於長官之獎勵、救助或慰問
A 49 美國文官政治中立的規範中,最主要由下列那一項法律來限制公務人員政治活動之範圍或對象?
(A)赫奇法(Hatch Act)
(B)倫理法典(Code of Ethics)
(C)文官改革法(Civil Service Reform Act)
(D)政府倫理法(Ethics in Government Act)
B 50 公共政策運作過程中充滿著協商及討價還價,是指下列那個階段:
(A)政策規劃 (B)政策合法化 (C)政策執行 (D)政策評估
(一)直接購買實體複習題本-110年~101年行政學暨行政學概要歷屆試題
(二)部落格-其他年度試題
110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行政學概要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