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地方特考四等考試

目:政治學概要

102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甲、 申論題部分:(50 分)

一、何謂參與式民主?參與式民主是否可行?請列出支持與反對的理由。(25 分)

二、政治溝通主要的媒介有那些?試說明之。(25 分)

乙、測驗題部分:(50 分)

(A) 1 下列何種理論側重某些團體在與國家的關係上享有特權地位,而得以影響公共政策的形成與執行?

(A)統合主義(corporatism) (B)多元主義(pluralism)

(C)民粹主義(populism)    (D)侍從主義(clientelism)

(A) 2 在美國,那一種組織的主要工作,是向工會個人或公司的所屬員工募集自願性的小額捐款,再將此捐款轉贈給它們所支持的政黨或候選人?

(A)政治行動委員會 (B)地方聯合委員會 (C)府際關係委員會 (D)利益團體

(B) 3 當美國總統與副總統皆因故不能視事的時候,是由下列何人代理?

(A)參議院議長 (B)眾議院議長 (C)國務卿 (D)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B) 4 英國議會兩院的設置是為了代表社會的不同階級,其中何者是代表中產階級以及工人階級的利益?

(A)上議院 (B)下議院 (C)參議院 (D)民族院

(D) 5 下列那一項並非「選擇性投票」(Alternative Vote System, AVS)的特徵之一?

(A)單一選區

(B)選民根據偏好排列候選人的順序

(C)候選人贏得百分之五十以上選票則當選

(D)若無一候選人獲得百分之五十以上選票,則進行第二輪選舉

(C) 6 伊斯頓(D. Easton)提出的「政治系統」(political system)模型,模型中有幾個重要變項,下列何者不是其中之一?

(A)輸入(inputs) (B)輸出(outputs) (C)政府(government) (D)回饋(feedback)

(C) 7 下列那一種抽樣方法所作出的民意調查,可以推論到母體?

(A)配額抽樣 (B)滾雪球抽樣 (C)簡單隨機抽樣 (D)立意抽樣

(C) 8 假如某甲在參加立法機關選舉投票時領到兩張票,一張要投給選區候選人而另一張則是投給政黨。請問某甲絕非下列何國之國民?

(A)德國 (B)日本 (C)美國 (D)紐西蘭

(D) 9 下列關於兩院制國會的敘述,何者錯誤?

(A)大多數國家下院在立法上通常居於優勢   (B)一院制國家的數目愈來愈多

(C)兩院制國會可以更有效牽制行政部門權力 (D)兩院制國會可以使立法更有效率

(D) 10 1962 年,法國將總統選制改為兩輪決選制。之後在第一輪投票便勝出的總統是:

(A)戴高樂 (B)密特朗 (C)席哈克 (D)不曾有過

(D) 11 下列那一項不是內閣制的特徵?

(A)虛位元首 (B)內閣扮演主導政策與立法的角色 (C)議會至上 (D)權力分立且制衡

(A) 12 美國制憲當時強調眾議院之代表性基礎是:

(A)人民 (B)各州 (C)區域 (D)職業

(D) 13 代表不同政府部門的部會首長所組成的團體,稱為:

(A)委員會 (B)董事會 (C)機關 (D)內閣

(D) 14 在 20 世紀末,提出自由主義式民主已獲得最後勝利的著名學者及其論著為:

(A)貝爾(D. Bell)的「意識型態的終結」(The End of Ideology)

(B)福山(F. Fukuyama)的「意識型態的終結」(The End of Ideology)

(C)貝爾(D. Bell)的「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

(D)福山(F. Fukuyama)的「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

(B) 15 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都試圖影響公共事務的價值分配,下列何者不是它們為了達成目標所運用的策略?

(A)提供政治獻金 (B)提名候選人 (C)提供資訊給政府 (D)合作

(D) 16 美國總統是由下列何者選出?

(A)參議院 (B)眾議院 (C)州議會 (D)選舉人團

(D) 17 以人權的信念為基礎並要求政府不得干預的權利,稱為:

(A)行政權 (B)參政權 (C)投票權 (D)自由權

(C) 18 政治系統成員對政治事務主觀的態度與取向,通常稱為:

(A)政治社會化 (B)政治參與 (C)政治文化 (D)政治發展

(A) 19 幾位著名的思想家對社會變遷的原因都有其獨到的看法。就馬克思而言,社會變遷的原因來自於:

(A)經濟 (B)文化 (C)精神層面 (D)宗教

(C) 20 下列那一位學者,於 1969 年率先提出「後行為運動」?

(A)拉斯威爾(H. D. Lasswell) (B)道爾(R. Dahl)

(C)伊斯頓(D. Easton)        (D)蘭尼(A. Ranney)

(B) 21 下列對理性選擇途徑的批判,何者錯誤?

(A)高估人類理性                   (B)人們往往能夠根據精確訊息進行判斷

(C)忽略人類的自利傾向甚受社會制約 (D)未注意到足夠的社會及歷史因素

(B) 22 很多學者將「權力」作為政治研究最重要的概念,下列那一位是其中最著名的學者?

(A)伊斯頓(D. Easton) (B)拉斯威爾(H. D. Lasswell)

(C)蘭尼(A. Ranney)   (D)唐斯(A. Downs)

(B) 23 根據蘭尼(A. Ranney)的定義,下列何者不是民主政治應該包含的四個原則之一?

(A)主權在民 (B)資源共享 (C)人民諮商 (D)多數決

(D) 24 在現代民主社會中,人們一般都相信政府領導人的權力來源為:

(A)繼承 (B)遴選 (C)任命 (D)選舉

(B) 25 以分析政治現象的實然面作為研究重點的政治學,稱作:

(A)規範的政治學 (B)經驗分析的政治學 (C)辯證批判的政治學 (D)理想的政治學

其他年度試題

110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9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8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7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6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5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4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3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1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地方特考三等考試-政治學近十年試題整理110-101年

 

莫妮卡的國考星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地方特考四等考試

目:政治學概要

103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甲、申論題部分:(50 分)

一、在內閣制民主國家中,內閣擁有解散議(國)會的權力,請說明內閣何以被賦予解散議(國)會的權力?(10 分)這樣一種制度設計可能會對內閣及議(國)會間的關係造成那些影響?(15 分)

二、請說明我國現行立法委員的選舉制度,(13 分)並分析此種選舉制度對我國政黨體系的影響。(12 分)

乙、測驗題部分:(50 分)

(B) 1 憲法的變遷有好幾種途徑,下列何者不是正常的憲法變遷?

(A)修改憲法 (B)凍結憲法 (C)解釋憲法 (D)建立慣例

(A) 2 「單一選區多數決制」的核心原則是:

(A)勝者全拿 (B)尊重少數 (C)反映多元 (D)政治平等

(B) 3 如果大多數民眾反對某一項政府的公共政策,僅有少數民眾支持該項政策,則這種民意可以用那一種分布型態來表示?

(A)U 型曲線 (B)J 型曲線 (C)鐘型曲線 (D)W 型曲線

(B) 4 下列對於當代民主政治中民意的描述,那一項是錯誤的?

(A)民意常常變動           (B)多數人的意見一定優於少數人的意見

(C)媒體對民意有很大的影響 (D)民意容易受到政治菁英的影響

(D) 5 在公民所享有的各種權利當中,那一項權利是人類歷史上最晚發展出來的?

(A)平等權 (B)自由權 (C)參政權 (D)社會權

(D) 6 下列那一類活動是屬於非慣常性的政治參與活動?

(A)參與候選人的競選餐會   (B)捐款給政黨或候選人

(C)接觸政府官員或民意代表 (D)示威遊行

(B) 7 法國第五共和與我國的憲政體制都可歸類為半總統制,下列那一種制度設計是兩國主要的差異點?

(A)總統有相當的權力 (B)總統可主動解散國會

(C)內閣向國會負責   (D)總統直接民選

(D) 8 下列有關政治參與的定義,那一項是錯誤的?

(A)涉及到一個具體的行動   (B)有公民的參與

(C)與政府的決策或人事有關 (D)有民意代表或政府官員的介入

(B) 9 下列何者並非聯邦制國家的特徵?

(A)權力分立 (B)不成文憲法 (C)憲法解釋機制 (D)分享責任的共識

(D) 10 下列何種訴求不屬於「新社會運動」的範疇?

(A)女性平權 生(B)態保育 (C)反核運動 (D)工會抗議

(A) (C)11 下列那個國家屬於多黨制的國家?

(A)以色列 (B)新加坡 (C)美國 (D)印度

(D) 12 韋伯(Max Weber)認為官僚組織是強調什麼特性的組織?

(A)特殊性 (B)使命性 (C)人性 (D)理性

(B) 13 根據佛烈德里哈(C. Friedrich)與布里辛斯基(Z. Brzezinski)的分析,極權統治具有多項基本特徵,下列何者並不包括在內?

(A)官定的意識型態 (B)有限的多元 (C)政治警察 (D)嚴格控制大眾傳播媒體

(B) 14 下列何者不是建構一門政治科學勢必面對的困境?

(A)資料的取得 (B)研究者的能力 (C)隱含價值的存在 (D)中立性的迷思

(D) 15 研究各國選民的投票行為屬於那一個政治學的次領域?

(A)國際關係 (B)政治哲學 (C)公共行政 (D)比較政治

(C) 16 政治學研究中,傳統的哲學途徑,主要討論的是下列那一種命題?

(A)描述性 (B)預測性 (C)規範性 (D)經驗性

(D) 17 下列那一項是為了確保法官審判時能不受行政與政治干涉而設計的制度?

(A)法官由總統提名 (B)不告不理 (C)法官由國會同意 (D)法官是終身職

(A) 18 下列那一國之國會是一院制?

(A)瑞典 (B)英國 (C)美國 (D)德國

(B) 19 社會主義者強調官僚組織是:

(A)會傾向於追求自身的利益 (B)反映特殊階級利益的權力集團

(C)有效率的理性社會組織   (D)層級節制的組織型態

(C) 20 下列有關總統制國家的敘述何者正確?

(A)總統直接向國會負責 (B)總統有權解散國會

(C)內閣是總統的幕僚   (D)行政官員可兼任國會議員

(A) 21 下列何者是保守主義思想的要素?

(A)傳統 (B)平等 (C)鬥爭 (D)改革

(A) 22 下列何人提出「文化霸權」的概念?

(A)葛蘭西(Antonio Gramsci)     (B)馬庫斯(Herbert Marcuse)

(C)歐德夏克(Michael Oakeshott) (D)魯卡斯(Stephen Lukes)

(C) 23 一般來說,政黨與利益團體經常被混為一談,下列有關政黨的敘述那一個是錯誤的?

(A)目標在贏得政治職位       (B)提名候選人是重要的功能

(C)所提訴求通常針對單一議題 (D)組織政府

(B) 24 西元 1776 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一書,強調:

(A)階級鬥爭 (B)自由放任 (C)權威領導 (D)公有財產

(C) 25 創制權屬於下列那一類的人權?

(A)自由權 (B)救濟權 (C)參政權 (D)社會權

其他年度試題

110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9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8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7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6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5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4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2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1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地方特考三等考試-政治學近十年試題整理110-101年

 

 

莫妮卡的國考星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地方特考四等考試

目:政治學概要

104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甲、申論題部分:(50 分)

一、一般而言,「國體」可區分為兩種,第一種區別為君主國體與共和國體,第二種區別國體的標準是根據政治權力在中央與地方的分配,根據此一標準,全球各國可分為「邦聯國家」、「聯邦國家」與「單一國家」,試比較這三種國體的差異性。(25 分)

二、何謂政治社會化?政治社會化的途徑有那些?試說明之。(25 分)

乙、測驗題部分:(50 分)

(A) 1 根據韋伯(M. Weber)的觀點,政治統治的正當性基礎可區分為三種類型:傳統型權威、領袖魅力型權威與合法理性型權威。下列何者屬於傳統型權威?

(A)西班牙新國王菲利佩六世(Felipe VI)登基

(B)馬丁路德金恩領導黑人民權運動

(C)達賴喇嘛領導西藏流亡政府                

(D)卡麥隆以多數黨的黨魁身分出任英國首相

(B) 2 下列何者為政治學行為主義的主要特徵?

(A)國家為主要研究重點 (B)主張研究的價值中立

(C)強調歷史的重要性   (D)強調對倫理的研究

(D) 3 下列何者是新制度主義(new institutionalism)才有的特徵?

(A)個人理性且自利的行為是構成政治活動的基本單元

(B)研究對象是政府部門的正式組織及其中運作之規則或程序

(C)相信政治制度是塑造個人行為的前提

(D)所謂政治制度不僅包含正式規則,非正式的慣例等也屬之

(B) 4 下列何者目前為邦聯制?

(A)美利堅合眾國 (B)獨立國協 (C)東南亞國協 (D)南錐共同市場

(D) 5 下列有關主權的研究,何者敘述錯誤?

(A)布丹(J. Bodin)認為,主權是指對內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B)中華民國憲法第 2 條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C)隨著國際組織的出現,逐漸挑戰國家對外不受控制的舊有概念

(D)主權的意義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異

(D) 6 下列那一位政治思想家的學說影響法國大革命甚深?

(A)洛克(J. Locke)              (B)麥迪遜(J. Madison)

(C)孟德斯鳩(C. L. Montesquieu) (D)盧梭(J. J. Rousseau)

(A) 7 下列何者不是納粹主義的重要成分?

(A)共產主義 (B)種族主義 (C)領袖原則 (D)反猶太主義

(D) 8 在各種意識型態中,環境主義有其獨特之處。相較於環境主義,其他各種意識型態有何共同主張?

(A)均主張自由競爭 (B)均主張平等主義 (C)均主張實用主義 (D)均主張人類中心論

(D) 9 下列何者不屬於吾人對「政治」的界定?

(A)有關政府的藝術 (B)公共事務 (C)妥協與共識 (D)追求利潤

(C) 10 下列關於人權的敘述,何者錯誤?

(A)民主國家的憲法以保障人權為核心 (B)聯合國一向積極推動人權保障

(C)社會權為第一代人權的主張       (D)自由權為第一代人權的主張

(B) 11 根據英格哈特(R. Inglehart)的研究,西方社會已進入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社會,下列何者不是後物質主義關心的議題?

(A)女權 (B)經濟發展 (C)環境保護 (D)種族和諧

(D) 12 下列那一個國家自 1990 年代民主化後至今尚未達成民主鞏固?

(A)臺灣 (B)南韓 (C)波蘭 (D)泰國

(B) 13 歷史上最早為「公民不服從」提出深刻辯護者為:

(A)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 (B)美國作家梭羅(Henry Thoreau)

(C)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 (D)美國民權領袖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

(D) 14 下列那一個國家一方面遵守國會主權原則,卻也舉行過全國性公投?

(A)日本 (B)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 (C)美國 (D)英國

(D) 15 根據我國憲法,下列何者得依法行使赦免權?

(A)行政院院長 (B)立法院院長 (C)司法院院長 (D)總統

(B) 16 下列那一種政府體制設計,最符合權力融合精神?

(A)總統制 (B)內閣制 (C)委員制 (D)雙首長制

(D) 17 議會制度有一院制與兩院制,下列何者是支持一院制的論述?

(A)議會是合議機關,議員討論議案,往往不能控制感情衝動,以致作出不合理決議

(B)議會是立法機關,常利用預算議決權,干涉行政機關活動

(C)議會代表國民,國民不是一個統一體,常分裂為許多集團

(D)議會代表國民,法律是國民意志的表現,在同一時間,對同一問題,不能有兩個不同的意志

(A) 18 立法院有黨團協商制度,目前政黨至少須有立法委員幾人方可成立立法院黨團?

(A) 3 人 (B) 5 人 (C) 6 人 (D) 8 人

(A) 19 關於司法積極主義(judicial activism)之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法官對法律賦予意義,以致能影響公共政策 (B)法官本身的價值觀不涉入法律的運用

(C)法官透過法律解釋,致力於追求福利與升遷 (D)法官參與政治競選以增加權威

(A) 20 下列那一個國家的選舉制度是採用選擇投票制(alternative vote system)?

(A)澳大利亞 (B)智利 (C)新加坡 (D)愛爾蘭

(D) 21 下列那一項選舉制度對女性參與競選較為不利?

(A)比例代表制               (B)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

(C)複數選區單記可讓渡投票制 (D)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C) 22 大眾傳播媒體的訊息先影響意見領袖,再由意見領袖以面對面的人際傳播方式,將資訊傳遞給較不關心政治的人,這個理論稱之為:

(A)議題設定理論 (B)預示效果理論 (C)兩階段傳播理論 (D)沉默螺旋理論

(A) 23 根據奧爾森(M. Olson)的研究,集體行動常常無法成功的原因為何?

(A)集體行動產出的成果具有公共財的性質 (B)缺少領導者

(C)溝通上的困難                       (D)來自政府的壓制

(B) 24 下列那一位學者根據對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觀察而提出了寡頭鐵律?

(A)韋伯(M. Weber)    (B)米契爾斯(R. Michels)

(C)緬漢(K. Mannheim) (D)馬克思(K. Marx)

(C) 25 下列關於政黨體系的敘述,何者錯誤?

(A)即使是民主國家,仍有可能是一黨獨大體系

(B)多族群配合比例代表制的選制容易促成多黨制

(C)左派、右派意識型態是形成歐陸國家兩黨制的基礎

(D)蘇維埃社會主義強調一黨專制的正當性

其他年度試題

110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9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8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7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6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5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4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3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2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1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地方特考三等考試-政治學近十年試題整理110-101年

 

莫妮卡的國考星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地方特考四等考試

目:政治學概要

105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甲、申論題部分:(50 分)

一、請界定半總統制的特徵以及說明半總統制的運作可能產生那些權力機關的衝突?

(25 分)

二、請說明和評析美國總統的選舉方式。(25 分)

乙、測驗題部分:(50 分)

(D) 1 下列那一位思想家將政治學視為首要科學(master science)?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馬基維利 (D)亞里斯多德

(B) 2 下列那位學者撰寫君王論(The Prince),強調權力在政治的角色?

(A)盧梭 (B)馬基維利 (C)洛克 (D)孟德斯鳩

(D) 3 關於聯邦主義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適合族群多元與社會分歧的國家 (B)中央與地方各自擁有財政自主權

(C)中央與地方職權由憲法明文規定 (D)中央與地方職權分立且相互制衡

(D) 4 下列何者為新右派(the New Right)的政策主張?

(A)提倡大有為政府         (B)贊成凱因斯式的經濟政策

(C)主張社會福利應公辦公營 (D)主張國營事業民營化

(A) 5 民主(democracy)一辭來自希臘文的 demos 與 kratein,其字面上的意義是:

(A)人民統治 (B)主權在民 (C)城邦 (D)全民利益

(B) 6 有官定的意識型態並全面控制人民生活的國家是屬於下列何種體制?

(A)專制主義(absolutism)       (B)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

(C)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 (D)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

(A) 7 從憲政主義的精神來看,下列何者不是人民權利要能真正獲得保障的基本條件?

(A)大有為政府                       (B)獨立的司法機關

(C)具有「權力分立與制衡」原則的憲法 (D)人民權利意識的覺醒

(B) 8 下列何者不是新自由主義的思想元素?

(A)自助(self-help) (B)社群主義 (C)個體責任 (D)企業家精神

(C) 9 下列何者為「臣屬型」(subject)政治文化的特徵?

(A)人民認同的對象為其所屬地域而非全國 (B)人民有高度的政治效能感

(C)人民對於政治參與較為被動           (D)人民缺乏公民權

(B) 10 下列何者符合綠色政治(green politics)的主張?

(A)認為人類是萬物之靈

(B)最終的關懷是人類的存亡,而非個別國家的興盛

(C)重視經濟發展,強調如何利用環境

(D)因為反對階級間的剝削,所以反對資本主義的擴張

(A) 11 政治社會化的媒介中,下列何者最為重要?

(A)家庭 (B)大眾傳播媒體 (C)學校 (D)政府

(C) 12 下列對於第三波民主化的描述,何者正確?

(A)在這個階段中,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導致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的民主政體被法西斯政權所取代

(B)在這個階段中,第三世界殖民地紛紛獨立成民主政體,但是這些民主政體大多迅速崩潰,被獨裁政權所取代

(C)在這個階段中,有一些國家(特別是前蘇聯集團國家)紛紛放棄原來的社會主義政體,轉而接受民主體制

(D)民主政體的崩潰是前二波民主化所遭遇的主要困難,但是第三波民主化已解決這個問題

(A) 13 道爾(R. Dahl)曾以七個條件來定義多元政體(polyarchy),這七個條件可以分為兩個類別:政治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下列何者屬於政治自由化這個類別?

(A)集會結社的自由 (B)普遍選舉權 (C)選舉過程自由且公平 (D)參政權

(B) 14 關於「共治」(cohabitation)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是指總統和總理由不同政黨的人士出任

(B)主要是由國會倒閣所造成的

(C)總統和國會同時選舉可以降低共治發生的機率

(D)為半總統制(semi-presidentialism)所特有的憲政狀況

(A) 15 議會內閣制又稱之為:

(A)西敏寺模式 (B)委員制 (C)世襲制 (D)家父長制

(C) 16 下列何國採行半總統制?

(A)澳洲 (B)荷蘭 (C)蒙古 (D)巴西

(D) 17 下列何者不屬於我國立法院對於行政院的監督權?

(A)質詢權 (B)調閱權 (C)不信任投票 (D)糾舉權

(A) (B) 18 在法國,下列何者是職司司法審查的公權力機構?

(A)憲法委員會 (B)行政法院 (C)憲法法院 (D)參議院

(D) 19 下列何者並非立法機關的功能?

(A)通過法案 (B)代表民意 (C)監督政府 (D)執行法律

(C) 20 對於選民投票行為的研究,其中一派為「社會學研究途徑」。下列何者不是該研究途徑之特性?

(A)以社會差異造成的群體為分析對象

(B)選民投票行為反映其社會地位

(C)可以探測選民對政黨的心理情感

(D)宗教投票、階級投票屬於該研究途徑的解釋範疇

(D) 21 德國、日本、紐西蘭的國會選舉中,皆容許候選人雙重候選,請問何謂「雙重候選」?

(A)候選人可以同時在兩個區域選區同時參選

(B)候選人可以同時列在兩個不同政黨的不分區名單中

(C)允許候選人代表某黨在區域選區參選,同時列名他黨政黨不分區名單

(D)允許候選人代表某黨在區域選區參選,同時列名該黨政黨不分區名單

(B) 22 下列那一項臺灣的選舉,不是採用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A)區域立法委員選舉 (B)原住民立法委員選舉 (C)縣市長選舉 (D)鄉市鎮長選舉

(D) 23 申請設立政黨,須向下列那個主管機關辦理備案?

(A)立法院 (B)監察院 (C)法務部 (D)內政部

(B) 24 下列何者不屬於大眾傳播媒體對民意的影響類型?

(A)議題設定效果 (B)成就效果 (C)框架效果 (D)樂隊花車效果

(D) 25 下列何者不是「統合主義」(corporatism)的特徵?

(A)授予特定層峰團體某些特權或準立法權(quasi-legislative powers)

(B)政府、企業、工會的三邊協商關係

(C)以瑞典、荷蘭等國家為代表

(D)各利益團體的政治權力是分散且割裂的

其他年度試題

110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9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8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7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6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4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3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2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1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地方特考三等考試-政治學近十年試題整理110-101年

 

莫妮卡的國考星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地方特考四等考試

目:政治學概要

106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甲、申論題部分:(50 分)

一、有些人認為大眾媒介雖有實現民主治理的能力,然它所提供的政治觀點、內容,亦常充斥著明顯的政治偏袒(political bias)。何謂政治偏袒?其造成的原因為何?通常會以那些形式加以呈現?(25 分)

二、政治學者杜瓦傑(Maurice Duverger)認為不同的選舉制度,對於一個國家政黨體系的形塑有相當的影響,試敘述其論點為何?並就您所見,論述一個國家在選擇選舉制度時,所應考慮的因素為何?(25 分)

乙、測驗題部分:(50 分)

(D) 1 民眾覺得政府之統治是正確的且應該服從,是因為政府具有:

(A)主權(sovereignty) (B)權力(power) (C)權威(authority) (D)正當性(legitimacy)

(D) 2 下列何者是行為主義研究途徑的特徵?

(A)追求規範知識 (B)重視制度研究 (C)強調質性方法 (D)強調價值中立

(C) 3 下列何者不是政治學新制度主義的研究核心?

(A)立法機關 (B)政黨 (C)新聞媒體 (D)文官體系

(C) 4 如果權威(authority)的定義是「具有影響他人的能力而且具有行使這種能力的資格」,那麼權威是下列那二種概念的集合?

(A)權利(rights)與正當性(legitimacy)

(B)權利(rights)與強制力(coercion)

(C)權力(power)與正當性(legitimacy)  

(D)權力(power)與強制力(coercion)

(B) 5 根據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下列何者不是國家必備的特徵?

(A)明確界定的領土 (B)相同的民族 (C)永久居住的人民 (D)有效運作的政府

(A) 6 關於古典自由主義的性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捍衛個人自由 (B)主張計畫經濟 (C)強調國家至上 (D)取消私有財產

(B) 7 下列何者並非民主政治的優點?

(A)強調個人價值 (B)強化行政效率 (C)重視政治平等 (D)促進文明與和平

(C) 8 下列那一種作為與政治責任的觀念相符合?

(A)某科長因長官違法而遭降級處分 (B)某部長因涉案被起訴而宣布辭職

(C)某部長因為政策跳票而辭職下台 (D)某科長因為考績不佳而被迫遷調

(A) 9 下列對於意識型態的敘述何者錯誤?

(A)是浪漫主義(romanticism)的產物

(B)原意是指「觀念的科學」(science of ideas)

(C)提供對現存政治秩序的一整套解釋  

(D)描繪政治變遷可能以及應該如何發生

(C) 10 日裔美籍學者福山(F. Fukuyama)提出「歷史終結」的觀點,宣稱「自由主義式的民主」成為先進國家唯一的治理模式。試問下列何者不是「自由主義式民主」的主要特徵之一?

(A)市場經濟 (B)憲政主義 (C)社群主義 (D)法治

(A) 11 隨著經濟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世代投入環保議題的活動。這是那一種價值觀或是態度的影響?

(A)後物質主義 (B)地方型政治文化 (C)政治效能感 (D)競爭型政治文化

(D) 12 下列有關政治社會化的敘述何者錯誤?

(A)政治社會化的成功,相當程度影響政治體系的生存與穩定

(B)一般而言,家庭是政治社會化最具影響力的社會機制

(C)同儕團體對青春期的政治社會化有高度影響力

(D)宗教較少在政治社會化中發揮影響

(B) 13 半總統制(semi-presidentialism)是越來越多民主國家採用的憲政類型,依據杜瓦傑(M. Duverger)的定義,下列何者不是半總統制的特徵?

(A)普選的總統 (B)總統領導行政 (C)總統擁有實權 (D)內閣向國會負責

(D) 14 下列那一種理論,強調政府、雇主與工會之間直接溝通與協調的「三邊政府」(tripartite government)理念?

(A)多元主義 (B)菁英主義 (C)馬克思主義 (D)新統合主義

(B) 15 有關美國憲政體制運作,下列何者正確?

(A)行政官員得兼任國會議員

(B)總統與國會議員之任期皆為固定

(C)國會通過之法案經總統否決後,國會即應接受該結果

(D)條約案須經眾議院之同意

(C) 16 憲政體制的分類標準,以國家元首、行政首長、行政立法關係等變數決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總統制因為雙元民意而可能出現分立政府

(B)內閣制的政府組成來自國會的信任,若欠缺多數議員的支持則出現少數政府

(C)半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和行政首長由同一人擔任

(D)半總統制的內閣需對國會負責

(B) 17 奧蒙(G. Almond)和佛巴(S. Verba)將政治文化區分為三個理想的類型,下列何者屬於臣屬型(subjective)政治文化的特徵?

(A)注意政治事務     (B)不感覺自己對政治運作有影響力

(C)主動組織社會團體 (D)只認同所生活的地域

(B) 18 下列何者並非國會立法功能式微的原因?

(A)國會組織扁平化的結構性弱點 (B)國會議員競選經費過高

(C)行政權擴大                 (D)有紀律政黨的興起

(C) 19 我國目前大法官的任命程序為:

(A)總統提名,監察院同意後任命之 (B)行政院院長提名,監察院同意後任命之

(C)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之 (D)行政院院長提名,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之

(A) 20 下列針對「政務官」與「事務官」區別之描述,何者錯誤?

(A)政務官係扮演「統治者」的角色;「事務官」則是「被治」的一環

(B)政務官主要隨政黨選舉成敗而予政治任命;而事務官則需有一定之任用資格

(C)政務官職司政務領導;事務官則扮演法律與政策之執行角色

(D)政務官負政治責任;事務官之責任主要在於執行法律或政策時,所涉及之行政及法律責任

(A) 21 南海群島的主權爭議日益升溫,下列那個國家非南海主權的聲索國?

(A)日本 (B)菲律賓 (C)越南 (D)中華民國

(D) 22 下列有關美國民眾政治參與的描述,何者錯誤?

(A)投票登記制影響美國公民的投票意願

(B)美國在 1971 年調降投票年齡,導致了投票率的下滑

(C)階級仍然在目前美國選舉裡扮演重要的動員角色

(D)相較於其他民主國家,美國公民有較高的投票率

(A) 23 民意調查研究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失敗例子,是《文學文摘》(Literary Digest)於 1936 年根據郵寄問卷結果,對美國總統選舉做了錯誤的預測。這個調查失敗的主要原因為何?

(A)樣本不具代表性         (B)問卷設計不良

(C)受訪者刻意提供錯誤資訊 (D)分析方法錯誤

(C) 24 下列那一項不是民主國家內,一般利益團體常見的行動方式?

(A)發動司法訴訟       (B)提供政治捐款

(C)提名候選人競選公職 (D)從事個人或集體的非暴力行動

(A) 25 下列那一種政黨,最不可能提倡「產業國有化、計畫經濟」為其政黨主張?

(A)保守黨 (B)共產黨 (C)工黨 (D)社會民主黨

其他年度試題

110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9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8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7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5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4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3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2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1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地方特考三等考試-政治學近十年試題整理110-101年

 

莫妮卡的國考星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地方特考四等考試

目:政治學概要

107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甲、申論題部分:(50 分)

一、世界上有些國家不屬於純粹民主政體,也不屬於純粹威權政體,而是屬於競爭性威權政體,請說明競爭性威權政體具有那些特徵?(25 分)

二、請解釋美國總統制的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25 分)

乙、測驗題部分:(50 分)

(C) 1 政治學研究議題可區分為規範性與經驗性之研究,下列何者屬於經驗性之研究議題?

(A)利益應該如何分配         (B)個人自由應該如何確保

(C)選舉制度如何影響政黨發展 (D)社會正義應該如何實現

(D) 2 從國家與地方之間的關係來區分國家類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邦聯制的中央政府對地方有很強的控制力

(B)法國是聯邦制國家

(C)歷史上的聯邦制國家大多轉為邦聯制國家

(D)聯邦制國家的地方政府享有法律保障的自主權

(B) 3 下列那位思想家最早主張:「國家擁有對內最高,對外不受干預的主權權力。」?

(A)柏拉圖(Plato)  (B)布丹(J. Bodin)

(C)洛克(J. Locke) (D)馬基維利(N. Machiavelli)

(D) 4 下列何者不是民主政治的特徵?

(A)主張政治平等             (B)多數決的決策方式

(C)透過競爭式的選舉取得公職 (D)國家元首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

(C) 5 代議政治的實施目前出現諸多問題,直接民主的倡議趨勢興起。下列何者非直接民主的形式?

(A)公民會議 (B)審議式民主 (C)政黨協商 (D)公民投票

(D) 6 某一個少數族群的公民沒有投票權,這是違反了「民主」的那個基本原則?

(A)大眾諮商 (B)人民主權 (C)多數決定 (D)政治平等

(C) 7 下列敘述何者不是馬列主義(Marxism-Leninism)的主張?

(A)原有的社會經濟秩序會用盡一切手段阻止改革,故惟有訴諸暴力才能成功

(B)社會主義改造工程既複雜又困難,故必須建立強大的政府,才能促成物質生活平等

(C)政府採取溫和漸進的方式推動改革,個人權利和自由方能持續受到保障

(D)國家應該建立少數人組成的統治集團,進行獨裁統治

(D) 8 下列關於意識型態的敘述,何者錯誤?

(A)提供政治行動的基礎     (B)闡述政治變遷如何發生

(C)包含一組相互連貫的觀念 (D)強調價值中立

(C) 9 下列何者屬於我國憲法所保障的民權?

(A)服兵役 (B)納稅 (C)服公職 (D)受高等教育

(A) 10 下列那一項不是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的主張內容?

(A)重視社會安定 (B)解除核武軍備 (C)強調環境保護 (D)重視性別平權

(C) 11 有關政治學者阿蒙(G. Almond)和佛巴(S. Verba)所提出的「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學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公民文化是一個純粹的參與型文化,政治參與越高,民主就越穩定

(B)美國民主的穩定運行,奠基於各項選舉具有超高的投票率

(C)美國民主的穩定運行,與其存在「間歇和潛在的」政治參與有關

(D)美國的政治文化中具有強烈的臣屬型文化特質

(B) 12 下列何者不是探討政治發展的理論流派?

(A)世界體系理論 (B)理性選擇理論 (C)依賴理論 (D)現代化理論

(B) 13 最早研究希臘城邦國家而提出政體分類的思想家為何?

(A)柏拉圖 (B)亞里斯多德 (C)霍布斯 (D)洛克

(A) 14 下列何者並非政府職權擴大的原因?

(A)教育普及 (B)經濟的需求 (C)國家安全的需要 (D)官僚自身的施壓

(A) 15 下列那個國家的國會體系是採取一院制(unicameralism)?

(A)芬蘭 (B)日本 (C)德國 (D)英國

(C) 16 下列何者不是我國在民國 97 年所實施的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改革內容?

(A)採行單一選區兩票制

(B)立委名額減至 113 席

(C)採行聯立制

(D)全國不分區各政黨當選名單中,婦女不得低於二分之一

(A) 17 依據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立法院推翻行政院所提之覆議案,其門檻為: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三

(C) 18 關於行政機關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涉及政務領導與政策執行兩個層次

(B)具有完整的組織體系,並依據分工原則運作

(C)行政權力涵括的領域是指統治作用所及之固定範圍

(D)具層級化特色,上級指揮下級,下級服從上級

(A) (C) 19 有關政務官與事務官差異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政務官與事務官的任用,均需經過考試或銓敘合格

(B)政務官不適用考績、退休、俸給等人事考銓法律

(C)降級、減俸、記過等懲戒,僅適用於事務官

(D)政務官需因決策錯誤而擔負政治責任

(B) 20 下列那一項關於影響政治參與的個人因素之敘述是正確的?

(A)個人的宗教信仰與其政治參與行為無關

(B)教育程度越高者越有可能參與政治

(C)收入較低者較有可能參與政治         

(D)個人所處的社會網絡不會影響其政治參與

(A) 21 根據民意研究,下列那一項應不屬民意之特性?

(A)民意是不可探知的

(B)民意並不完全理性

(C)民意可能是對某一問題資訊不足、了解不夠的人所形成的意見

(D)民意有顯性與隱性之不同

(B) 22 代議士依據選民之指示,僅傳達選民偏好,而非依據自我判斷進行行動,這樣的代議士最符合下列那一種代議政治模式?

(A)全權委託說(trustee model) (B)委任說(delegate model)

(C)委託說(mandate model)     (D)反映說(resemblance model)

(B) 23 伴隨商業電視蓬勃發展出現的「跨媒體所有權」(cross-media ownership)現象,對政治的主要影響為:

(A)娛樂業更加發達       (B)少數人或單一觀點得以片面影響政策

(C)社會多元意見得以發聲 (D)受媒體寵愛的政治人物影響力變小

(C) 24 多元主義和統合主義是研究利益團體常見的基礎理論,關於此二種理論的比較,下列何者錯誤?

(A)多元主義視利益團體為民主的根基

(B)統合主義重視國家的角色,視國家為調節利益團體的行為者

(C)多元主義把政府獨立出來,認為利益團體相互競爭後,形成決策交付政府執行

(D)統合主義同時適用於民主與非民主國家

(C) 25 下列那一項不屬於兩黨制的優點?

(A)易形成多數意見而加速決策 (B)易形成由單一政黨主導的責任政府

(C)易反映社會多元意見       (D)提供輪替執政的選擇性

其他年度試題

110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9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8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6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5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4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3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2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1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地方特考三等考試-政治學近十年試題整理110-101年

 

莫妮卡的國考星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地方特考四等考試

目:政治學概要

108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甲、申論題部分:(50 分)

一、請說明「官僚組織」或「官僚體制」(bureaucracy)的意義及其具備的功能?為什麼一個以效率見長的組織形式,會使人們沒有好感?(25 分)

二、近年來觸目可及的各類民意調查發現,固然成為政府施政乃至公民參政所需民意來源之一,但是有關民意調查的設計執行和分析解讀,也引發不少的爭議。試分別從民意調查的抽樣設計、問卷設計和執行程序等三部分,說明應注意之處。(25 分)

乙、測驗題部分:(50 分)

(A) 1 下列何者能夠用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functionalism theory)來分析?

(A)政治社會化的過程 (B)選舉制度的改變 (C)民主轉型的過程 (D)全球化的影響

(C) 2 下列那個國家的國會運作,最具有委員會中心主義的特色?

(A)法國 (B)英國 (C)美國 (D)德國

(A) 3 有關單一制國家的特徵,下列何者錯誤?

(A)地方政策貼近民眾需求 (B)中央與地方政府間權力明確

(C)課稅全國一致         (D)教育制度統一

(A) 4 關於威權政體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軍事威權較其他種類的威權政體穩定

(B)外國的影響力有可能促成威權政體民主化

(C)威權執政黨的組織對於政權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

(D)威權統治者可藉著選舉來分化反對勢力

(A) 5 下列何者不是德國學者韋伯(M. Weber)所建立的權威理想型?

(A)家父長型權威 (B)傳統型權威 (C)領袖魅力型權威 (D)合法理性型權威

(B) 6 民族主義有許多類型,宣稱所有的民族都有自由與自決的權利,是下列那一種民族主義?

(A)保守主義式民族主義 (B)自由主義式民族主義

(C)擴張主義式民族主義 (D)反殖民主義式民族主義

(C) 7 下列何者是主張激進直接民主及全意志重要性的政治思想家?

(A)洛克 (B)霍布斯 (C)盧梭 (D)孟德斯鳩

(D) 8 關於參與型政治文化特徵的論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具備此種政治文化的民眾,了解自己是社會的公民,且相當關心政治

(B)公民自信能影響政治,並願意在必要時組織團體影響政府決策

(C)公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D)公民並不以所屬之政治體系為榮

(A) 9 民主國家中人民對於民主的期待及渴望(需求面),相對於民主體制能夠提供的實際成效(供應面)產生差距時,也就是當人民對於民主的期待高於實際能提供的結果,政治學者稱為:

(A)民主赤字(democratic deficit)     

(B)民主鞏固(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C)民主發展(democratic development)

(D)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D) 10 有關內閣制運作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內閣總理可以解散國會               (B)國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案解散內閣

(C)國會通常可以行使對總理的同意權投票 (D)反對黨可以提信任案

(B) 11 拉丁美洲國家普遍採行總統制,且政黨體系普遍為多黨制,因而常導致下列那種政府型態?

(A)一致政府 (B)分立政府 (C)看守政府 (D)共治政府

(A) 12 有關半總統制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總統向國會負責   (B)內閣可以解散國會

(C)總統可以解散國會 (D)總統可能和對立政黨的總理共治

(C) 13 我國的違憲審查制度,採下列那三項原則?

(A)分散、抽象、一般性效力 (B)集中、具體、個案效力

(C)集中、抽象、一般性效力 (D)集中、具體、一般性效力

(D) 14 下列何者不是政治發展的目標?

(A)成員能普遍參與政治             (B)政治體系的分殊化

(C)政治體制處理社會問題能力的提升 (D)完成政黨輪替與民主化

(A) 15 下列何者不是民主體制的特徵?

(A)良好治理 (B)政治競爭 (C)不確定的選舉結果 (D)政權輪替

(B) 16 根據我國的立法程序,下列何者無權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

(A)立法院各黨團 (B)總統 (C)司法院 (D)考試院

(D) 17 下列何者不屬於政務官的功能?

(A)儀式性的領導 (B)決策性領導 (C)官僚的領導 (D)政黨的領導

(B) 18 一般認為公務員工作是鐵飯碗,是官僚體制中的那一項特徵?

(A)非人情化 (B)永業制 (C)專業分工 (D)層級節制

(C) 19 對於一國投票率高低的研究,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政治功效意識較高的民眾,愈可能去投票

(B)採用比例性較高選舉制度的國家,投票率較高

(C)採行選民登記制度有助於提高投票率

(D)為觀察一國政治參與情形的指標之一

(A) 20 關於司法審查制度(judicial review)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越具有分權與制衡特徵的國家,其司法審查制度越健全

(B)地方各級法官均具有司法審查的權力

(C)司法審查制度下,司法消極主義(judicial restraint)常常透露大法官在判決中所帶有的個人意識型態

(D)司法審查制度主要針對一國人民之作為是否違反憲法來進行

(A) 21 某選民認為自己對政府決策有影響力,會參與投票或與民意代表接觸表達意見。下列那一項心理因素,可以解釋他這類型的政治參與?

(A)政治效能感 (B)政治信任感 (C)政治不滿感 (D)相對剝奪感

(D) 22 吾人可用不同模式來觀察民意和公共政策的關連性,其中強調公民對政治事務具有高度興趣和參與,是下列那一個模式?

(A)利益團體模型 (B)政黨模型 (C)共享模型 (D)理性的積極份子模型

(D) 23 有關政治傳播的要素,不包括下列那一項?

(A)政治傳播者 (B)傳播的對象 (C)傳播的管道 (D)傳播的環境

(A) 24 回顧臺灣政黨體系發展過程,從 1992 年到 2008 年選舉制度改革前,臺灣的政黨體系經歷下列那一種改變?

(A)由「一黨優勢」轉型到「溫和多黨」 (B)由「一黨獨霸」轉型到「極端多黨」

(C)由「一黨獨霸」轉型到「溫和多黨」 (D)由「一黨優勢」轉型到「極端多黨」

(D) 25 有學者認為利益團體能促進民主,關於這派論點,下列何者正確?

(A)利益團體常將有利於己的訊息提供給政府官員參考

(B)利益團體可透過大量金錢捐贈來直接影響政府決策的制訂

(C)利益團體通常追求單一或少數目標,易忽略社會整體利益

(D)利益團體有助於人民共同表達意見和進行參與

其他年度試題

110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9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7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6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5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4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3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2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1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地方特考三等考試-政治學近十年試題整理110-101年

 

莫妮卡的國考星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地方特考四等考試

目:政治學概要

109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甲、申論題部分:(50分)

一、民族是「自然的」政治社群嗎?目前有兩種理論論點,分別是原生論(primordialist)與建構論(constructivism),請論述這兩種理論觀點,並加以評論。(25分)

二、目前全球超過30個國家的最高法院有「司法審核權」(judicial review),何謂「司法審核權」?最高法院在解釋憲法時,有兩種對立的主張:司法積極主義(judicial activism)和司法節制主義(judicial restraint),請比較分析這兩種主張。(25分)

乙、測驗題部分:(50分)

(D) 1 下列何者離政治的核心定義最遠?

(A)與人類的行為有關 (B)與權力有關 (C)牽涉衝突與協調 (D)牽涉理性選擇

(B) 2 對於理性選擇研究途徑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

(A)行為者追求效用極大化     (B)行為者只關注金錢報酬

(C)行為者會考慮其他人的選擇 (D)行為者會考慮自己的偏好

(A) 3 下列何者不是一般民主國家立法機構主要的功能?

(A)確保國家永續發展 (B)政策辯論 (C)甄選政治菁英 (D)彈劾之司法功能

(C) 4 下列有關憲法的目的何者錯誤?

(A)制定政府架構 (B)建立政府正當性 (C)確保政治穩定 (D)宣示基本國策

(D) 5 下列何者不利於威權統治者使用暴力壓迫行使統治?

(A)自然資源豐富           (B)市民社會的組織不健全

(C)國際勢力對統治者的支持 (D)軍事預算不足

(B) 6 下列何者不是直接民主的優點?

(A)強化公民對政治的控制力 (B)保持政治穩定 (C)增進政治參與 (D)強化統治正當性

(C) 7 下列何者不屬於政黨的功能?

(A)利益匯聚 (B)招募新血 (C)執行政策 (D)政治社會化

(D) 8 下列何者不是總統制的缺點?

(A)行政權與立法權可能陷入僵局

(B)當國會多數黨與總統分屬不同黨派時,政治責任歸屬不明確

(C)總統大選為贏者全拿制,容易激化選情

(D)總統由全民選出,不容易流於民粹

(B) 9 下列那一項理論認為個人政治學習效果,會隨著一個人年齡增長,因生命不同階段,政治態度會有所調整?

(A)世代交替模型 (B)生命週期模型 (C)終生學習模型 (D)終生持續模型

(A) (B) (C) (D) 10 2011年北非與中東地區興起一波民主化運動,西方媒體稱為「阿拉伯之春」或「茉莉花革命」。請問下列那一個屬於這一波民主化運動的國家?

(A)突尼西亞 (B)埃及 (C)葉門 (D)利比亞

(C) 11 關於內閣制中總理有權解散國會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總理解散國會,是為了將政策訴諸選民決定

(B)總理解散國會,是為了解決行政與立法兩權的僵局

(C)國會通過內閣不信任案之後,總理才能行使解散國會的權力

(D)解散國會的權力行使,並不會影響以議會為主體的憲政運作模式

(B) 12 下列何者不是李帕特(A. Lijphart)所提「共識型民主」的特徵?

(A)聯合政府 (B)單一制國家 (C)比例代表制 (D)多黨制

(C) 13 舒加特(M. Shugart)和凱瑞(J. Carey)將半總統制分類為「總統國會制」與「總理總統制」的主要依據是:

(A)總統任命總理是否需經由國會同意 (B)總理是否可解散國會

(C)總統是否具有對總理的免職權     (D)總統是否經由民選產生

(A) 14 下列何種政府體制,最不可能出現行政權與國會多數,由不同政黨掌握的分立政府?

(A)議會內閣制 (B)總統制 (C)總統議會制 (D)五院制

(B) 15 根據相關憲法規則,下列何者是非典型的議會內閣體制?

(A)法國第三共和 (B)德國威瑪共和 (C)英國 (D)日本

(C) 16 下列那個國家的國會上議院(參議院)議員,並非由人民選舉產生?

(A)美國 (B)法國 (C)英國 (D)日本

(B) 17 下列何者不是構成國家(state)的要素?

(A)主權 (B)政黨 (C)人民 (D)領土

(B) 18 關於文官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擔負法律與行政責任 (B)主要任務為制定政策

(C)不得任意將其免職   (D)嚴守政治與行政中立

(D) 19 有位在外地讀書的大學生說:「我不想回家去投票,因為要花錢買車票,還要花很多時間。投了票,也沒用,我投給誰又不會影響選舉結果。」下列那一種研究途徑比較符合前述的現象?

(A)生態學研究途徑     (B)社會學研究途徑

(C)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 (D)經濟學研究途徑

(D) 20 關於「公民不服從」運動,下列何者錯誤?

(A)該行動應該是和平、非暴力的

(B)公民不服從運動常用來抗議不具正當性的法律或政府行為

(C)美國南方在1960年代為爭取非裔美國人投票權,而發起的靜坐抗議是一種公民不服從運動

(D)公民不服從運動者認為惡法亦法

(A) 21 人與人之間藉由自願參與組織而累積互信後,有助於提升政治參與。上述描述屬於何種概念?

(A)社會資本 (B)物質資本 (C)人力資本 (D)文化資本

(C) 22 民調顯示45%的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45%的人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針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民意呈現那一種分布?

(A) J 型分布 (B)平行分布 (C) U 型分布 (D)鐘型分布

(D) 23 當媒體支持特定候選人,導致支持其他候選人的選民認為自己是社會上的少數,因而不願意公開表態。可用那一種傳播理論來解釋這樣的現象?

(A)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 effect) (B)預示效果(Priming effect)

(C)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 effect) (D)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

(D) 24 美國政策制訂有所謂「鐵三角」(iron triangle)理論,下列何者不是鐵三角?

(A)國會委員會 (B)利益團體 (C)行政官僚 (D)政黨

(B) 25 政黨為擴大社會支持基礎,爭取最大選民支持,而淡化特定的意識形態色彩。這類型政黨稱之為:

(A)外造型政黨 (B)掮客型政黨 (C)使命型政黨 (D)幹部型政黨

其他年度試題

110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8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7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6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5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4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3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2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1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地方特考三等考試-政治學近十年試題整理110-101年

 

莫妮卡的國考星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地方特考四等考試

目:政治學概要

110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甲、申論題部分:(50分)

一、民主和獨裁各有何特徵?請詳述之。(25 分)

二、在政治學研究途徑中,理性抉擇研究途徑的發展背景和涵義為何?請詳述之。(25 分)

乙、測驗題部分:(50分)

(A) 1 關於現代自由主義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尊重傳統與行之有年的既存制度       (B)將政府的角色帶回市場

(C)保護人們免於經濟不公平所帶來的傷害 (D)倡導工資及勞動工時法

(B) 2 下列何者屬於正常憲法變遷?

(A)憲法凍結 (B)憲法增修 (C)憲法廢除 (D)憲法破棄

(A) 3 近年來,移民在許多西方國家成為爭議的焦點。「接納新移民成為該國公民」這樣的政治現象,挑戰下列那項概念?

(A)文化民族主義 (B)自由民族主義 (C)擴張民族主義 (D)反殖民民族主義

(A) 4 若民眾意見分歧、政治極化,代表民意呈現下列何種分布?

(A) U 型曲線 (B) J 型曲線 (C)倒 U 型曲線 (D)鐘型曲線

(D) 5 意識形態是人們對政治世界的觀念體系,其中古典自由主義影響深遠,下列何者不是古典自由主義的重要原則?

(A)個人主義 (B)個人自由 (C)理性主義 (D)絕對主義

(A) 6 國家是政治學的核心研究對象,下列那種國家理論特別假設國家是一個中立的仲裁角色?

(A)多元主義式國家 (B)資本主義式國家 (C)巨靈式國家 (D)家父長式國家

(B) 7 關於公民不服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乃是透過更高的原則反對現有法律制度 (B)目的在於推翻現有政治體制

(C)行動往往違反了現行法令規定         (D)目的不是行使暴力

(B) 8 關於民主理論中的菁英論點,下列何者錯誤?

(A)菁英主義主張民主政治其實是少數統治

(B)菁英論的民主理論並不支持寡頭鐵律

(C)團體中總是容易成為寡頭統治         

(D)無論如何民主,社會上總是有權力菁英的存在

(A) 9 影響政治參與的心理因素中,有一個概念是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下列何項敘述較為貼切?

(A)有助人際關係連結與合作的社會資源或規範

(B)民眾自身認為能否影響政治的能力

(C)民眾對於身邊政治氛圍的認知會影響他表達政治傾向的意願

(D)社會中對政黨情感上長期的各種觀念、感情和態度

(D) 10 許多西方民主國家在政治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經歷五大危機。下列何者非屬五大危機?

(A)認同危機 (B)正當性危機 (C)參與危機 (D)繼承人危機

(D) 11 下列何者不是半總統制國家?

(A)冰島 (B)愛爾蘭 (C)葡萄牙 (D)丹麥

(B) 12 關於共治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法國至 2018 年止,發生過三次共治

(B)法國的共治皆因總統改選

(C)共治代表半總統制轉換為內閣制的運作模式

(D)共治是總統與總理來自不同的政黨或聯盟

(C) 13 關於威權獨裁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政府由少數菁英控制           (B)統治者的決定和作為不受制衡

(C)政府全面控制人民所有生活領域 (D)人民的自由與政治權利受到限制

(D) 14 有關總統制與內閣制的比較,下列何者錯誤?

(A)相較於內閣制,總統制更強調權力制衡原則

(B)相較於內閣制,總統制更易出現行政與立法兩權的僵局

(C)相較於總統制,內閣制的政府體制運作更具效率

(D)相較於總統制,內閣制下的國會議員更有任期保障

(A) 15 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有幾張總統選舉人票?

(A) 3 張 (B) 4 張 (C) 5 張 (D) 6 張

(C) 16 關於總統議會制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是半總統制的次類型   (B)總理需同時對總統與國會負責

(C)總統無法影響內閣存續 (D)總統可決定總理的去留

(D) 17 國會黨團要求黨籍議員按政黨指示投票,以回應選民對於該黨的期待和付託。較符合那一種代議理論的觀點?

(A)委任說(delegate theory)    (B)全權委託說(trustee theory)

(C)反映說(resemblance theory) (D)託付說(mandate theory)

(D) 18 關於司法獨立原則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司法機關不隸屬於行政、立法兩權 (B)審判獨立

(C)法官任用與身分的保障           (D)司法積極主義的落實

(B) 19 依選舉制度,有利於貫徹政黨紀律之由強至弱順序,對下列選舉制度進行排序: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 政黨比例代表制 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制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D) 20 關於選舉功能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有提供執政者正當性基礎的功能

(B)有人才甄補的功能

(C)有政治社會化的功能           

(D)有水平課責(horizontal accountability)的功能

(B) 21 社會運動是一種集體性的行動展現,針對社會運動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屬於非慣常性的政治參與

(B)在非民主國家中,不會有社會運動

(C)具有某種程度的組織性和明確追求的目標

(D)由社群媒體動員的社會運動通常吸引到年輕的參與者

(D) 22 奧爾森(M. Olson)認為民眾的政治參與始終面臨集體行動的困境,下列何者不是構成集體行動困境的主要原因?

(A)人會理性計算成本效益           (B)參與集體行動的成本

(C)集體行動的成果具有公共財的屬性 (D)對集體行動目標的認同度

(C) 23 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公民文化》(The Civic Culture)是利用什麼方法,蒐集資料比較五個國家民眾的政治態度?

(A)文件分析法 (B)參與觀察法 (C)調查研究法 (D)質化訪談法

(B) 24 選舉採用網路投票,或透過社群媒介討論政治、組織遊行抗議等行動,屬於下列那一個概念?

(A) e-Bureaucracy (B) e-Democracy (C) e-Learning (D) e-Culture

(B) 25 下列敘述何者是優勢一黨制特徵?

(A)在其他政黨不被法律所允許的情形下,單一政黨長期執政

(B)在其他政黨可以參與選舉的情形下,單一政黨長期執政

(C)在採取比例代表制的情形下,單一政黨長期執政

(D)在其他政黨依賴執政黨提供資助的情形下,單一政黨長期執政

其他年度試題

109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8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7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6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5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4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3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2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101年地方特考四等考試試題-政治學概要

地方特考三等考試-政治學近十年試題整理110-101年

 

莫妮卡的國考星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等別:地方特考三等考試

類科:一般民政、戶政

科目:地方政府與政治

110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請詳細討論地方自治權力來源的不同學說,並分析我國在實務上是採取何種學說?(25分)

二、美國地方政府市經理制度常為公共管理學者所重視,試分析此市經理制的特色,並討論此制度與我國的市長制有何不同?(25分)

三、何謂地方派系?地方派系與地方利益團體有何不同?試討論地方派系對地方政府與政治運作的影響?(25分)

四、在全球永續發展下,城市區域(cityregion)內的地方政府如何進行跨區域的合作及協調促進永續發展政策已成為重要議題。請試從城市區域的發展特質,來闡述對全球永續發展有何重要影響。(25分)

109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何謂地方治理?國際組織之核心概念為何?地方制度法中對跨域治理有何相關規範?試舉例加以論述之。(25分)

二、何謂自治條例?自治條例規範事項為何?並就自治事項而言,析論自治條例之位階、發布程序與生效要件。(25分)

三、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財政結構普遍不佳,原因為何?試就法制與運作面分析之。(25分)

四、何謂都市更新?其發展階段為何?現今所面臨的問題有那些?應如何解決?(25分)

108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民主國家政府體制可分為「聯邦國制」與「單一國制」,請分別說明聯邦國制與單一國制的意涵與特性。(25分)

二、依據地方制度法規定,請說明地方政府受到何種立法監督。(25分)

三、在臺灣地方政府與政治運作過程中,所謂「雙派系主義」(bifactionalism)之運作方式與要素為何?(25分)

四、我國地方縣市議會議員選舉採「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inglenon-transferablevotesystem,SNTV),試論此種選舉制度的優缺點。(25分)

107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我國中央與地方權限主要的劃分方式及各自法理依據為何?依照地方制度法第77條規定,如果中央與地方權限遇有爭議或不同地方層級自治團體間事權發生爭議時,應如何解決?(25分)

二、村、里長是否為公務人員?請從職掌、薪給、懲戒等相關規定說明村、里長角色及定位。(25分)

三、依財政部國庫署統計,截至106年底為止,各級地方政府一年以上債務與未滿一年債務合計高達新臺幣1兆零89億,請問造成地方政府財政赤字的主要原因為何?如何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可解決部分地方財政赤字困境?(25分)

四、今(107)年九合一大選已於11月24日投票結束,請以直轄市及縣(市)長選舉為例,說明地方派系對選舉過程及結果的影響。(25分)

106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世界各國有那些遷都之例,主要用來帶動特定區域之發展?我國如遷都,有那些可能之模式?請分別舉例說明之。(25分)

二、如何界定地方利益團體?其與政黨有何差異?請分別舉例說明之。(25分)

三、我政府近年來所倡導推動之「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為何?該計畫中之「7個區域生活圈」又為何?請分別說明之。(25分)

四、依我國法令及政府相關計畫,如何推動都市更新與落實社會住宅政策?請說明之。(25分)

105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我國地方自治團體意指為何?我國地方自治團體施行地方自治時,即具備那些特性?試說明之。(25分)

二、何謂政策網絡?其主要理論意涵和命題為何?試說明之。(25分)

三、何謂統籌分配稅款?其主要類別及功用為何?試說明之。(25分)

四、我國縣市議員選舉制度為何?該制度可能產生的政治影響為何?試說明之。(25分)

104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依我國地方制度法之規定,自治條例保留原則為何?請說明之。(25分)

二、我國對於地方自治事項,如何依法行使創制、複決之權?(25分)

三、現代城市講求參與式預算之推行。何謂參與式預算制度?請論述之。(15分)惟此制度有何風險須加以審慎評估?(10分)

四、我國地方政府面臨食品安全問題,如何進行有效之治理管制?(25分)

103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跨域治理係地方治理的手段之一,如果直轄市與周邊的縣、市間,適用跨域治理,則有那些方式可以運用?試舉實例說明之。(25分)

二、何謂統籌分配稅款?其與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之補助款有何不同?試舉例比較說明之。(25分)

三、何謂強市長制?有謂臺北市與東京都均屬強市長制,是否如此?請依二者的職權比較說明其間異同。(25分)

四、我國的國土規劃係以城市區域為區域發展策略,請說明臺灣北、中、南部城市區域規劃的主要內容,並分析直轄市在各該城市區域中所能扮演的角色種類。(25分)

102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地方自治監督之意義為何?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之應作為而不作為之事項,在何種情況下可以代行處理?請依地方制度法第76條相關規定論述之。(25分)

二、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對同級立法機關之議決案,如認為窒礙難行時,應如何處理?請依地方制度法第39條規定說明之。(25分)

三、空拍紀錄片「看見臺灣」贏得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片中污染的河川、崩塌的山坡地及工廠排放黑煙等影像,引起社會廣大回響。請就河川污染部分,縣(市)政府應如何有效執行才能嚇阻此類違法事件論述之。(25分)

四、直轄市之區公所與市政府之間的垂直與水平合作機制,受到那些行動者與制度性因素之影響?達成府區垂直與水平合作的條件為何?試分別論述之。(25分)

101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地方自治團體處理之公共事項概分為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試從地方制度法說明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意涵。(25分)

二、地方行政機關有訂定「自治規則」之權,地方立法機關亦有訂定「自律規則」之權,試請說明二者的差異。(25分)

三、地方立法機關包括:直轄市議會、縣(市)議會、鄉(鎮、市)民代表會,請從規定名額、產生方式、補選制度,三方面說明其組成。(25分)

四、請問我國民選地方首長在何種情況下會遭「停職」?在何種情況下會遭「解職」?在「停職」或「解職」後,根據地方制度法的規定,接下來應進行何種程序?(25分)

莫妮卡的國考星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