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別:地方特考五等考試
科 目:國文(包括公文格式用語)
103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一、單一選擇題(第 1 題至第 35 題,每題 2 分,占 70 分)
說明:所列的四個選項,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複選作答者,該題不予計分。
(A) 1 下列各詞組,何組之詞義最為相近?
(A)「喜得千金」與「弄瓦之喜」 (B)「反掌折枝」與「難如登天」
(C)「青出於藍」與「庸庸晚輩」 (D)「怙惡不悛」與「洗心革面」
(D) 2 新竹米粉到底含多少米,才是真「米粉」呢?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最後為了保住「米粉」的銷售量,不管含量多少,都可用「新竹米粉」的品名銷售,恐怕□□□□的情況在所難免,屆時可能再次買到不含「米」的「米粉」。下列那一選項的成語,不適合填入空格之中?
(A)魚目混珠 (B)以假亂真 (C)濫竽充數 (D)東施效顰
(C) 3 語句應力求簡潔明白,不宜有贅詞,下列何者符合這樣的要求?
(A)賽又要再度進行,千萬不要錯過
(B)你應該避免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C)我懂這個道理,但無法接受你的態度
(D)這整個的一個狀況,都顯示出教育制度出現了問題
(C) 4 下列文句均用到「明」字,何者屬於名詞?
(A)揚之欲其明 (B)文者以明道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D)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A) 5 陳心從小異常好動、調皮,嚴厲的父親,把他交給好友管教;飽學之士的好友,就代陳心的父親管教他。陳心以為他後來的成就,要歸功於這段讓他看到好榜樣,也保持父子良好關係的學習。那麼,陳心的父親採用什麼教育方式?
(A)易子而教 (B)規訓懲戒 (C)自由放任 (D)愛的教育
(C) 6 下列文句,成語使用正確的是:
(A)這篇小說情節緊湊,結局尤其精彩,堪稱「狗尾續貂」之筆
(B)他一生創作無數,不僅擁有廣大讀者,獲得的獎項更是「罄竹難書」
(C)范仲淹品格高潔,後人譽為天下第一流人物,確實是「光風霽月」的賢人
(D)慈善團體本著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精神,「汲汲營營」於救濟貧苦的善行
(B) 7 下列選項中的語詞,可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很有文采」的是:
(A)探驪得珠 (B)口吐珠璣 (C)珠聯璧合 (D)被褐懷珠
(B) 8 請問下列關係稱謂的對應何者正確?
(A)昆仲:師生 (B)喬梓:父子 (C)伉儷:姊妹 (D)昆玉:母子
(A) 9 下列選項中的提稱語,何者使用正確?
(A)軍界:麾下 (B)師長:硯右 (C)同學:壇席 (D)晚輩:函丈
(D) 10 下列選項中,各題辭的使用何者錯誤?
(A)「天錫純嘏」—用於祝賀男壽 (B)「寶婺星輝」—用於祝賀女壽
(C)「熊夢徵祥」—用於祝賀生子 (D)「鐘鼓樂之」—用於祝賀開幕
(D) 11 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一詩云:「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下列關於該詩的詮釋,何者正確?
(A)孟浩然想渡洞庭湖 (B)孟浩然藉此詩批評時政
(C)孟浩然以此詩讚美洞庭湖 (D)孟浩然藉此詩表達欲出仕之意
(A) 12 網路發達,線上遊戲盛行,不少遊戲以三國故事為底本,請問下列成語何者與三國無關?
(A)四面楚歌 (B)樂不思蜀 (C)周郎顧曲 (D)吳下阿蒙
13 唐代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一詩,描寫(D)的是那兩種感官知覺?
(A)味覺與嗅覺(B)視覺與味覺 (C)聽覺與嗅覺 (D)聽覺與視覺
(C) 14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王最後顧左右而言他,是什麼樣的心理使然?
(A)不懂孟子的居心何在 (B)不想再和孟子談無聊的話題
(C)不願承擔自己的責任與錯誤 (D)不解孟子為什麼說些毫無關連的事情
(D) 15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請問此說最接近何種人權?
(A)集會自由 (B)遷徙自由 (C)人身自由 (D)言論自由
(B) 16 宋朝程頤以為:「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這段話的旨意,強調讀書對個人而言,最主要的作用在下列那一選項?
(A)建功立業,榮耀父母 (B)變化氣質,提昇自我
(C)博學多聞,名耀鄉里 (D)廣益多產,財留子孫
(D) 17 白居易〈自覺〉:「四十未為老,憂傷早衰惡。前歲二毛生,今年一齒落。形骸日損耗,心事同蕭索。夜寢與朝餐,其間味亦薄。同歲崔舍人,容光方灼灼。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不畏復不憂,是除老病藥。」下列敘述,與白居易所言養生之道最相近的是:
(A)飲食有節 (B)服藥防疾 (C)氣功修鍊 (D)達觀自適
(C) 18 荊王所愛妾有鄭袖者,荊王新得美女,鄭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見,近王,因掩口。王問其故,鄭袖曰:「此固言惡王之臭。」及王與鄭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誡御者曰:「王適有言,必亟聽從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數掩口。王悖然怒曰:「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根據上文所述,鄭袖為人如何?
(A)古道熱腸 (B)與人為善 (C)城府深密 (D)錙銖必較
(A) 19 《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孔子的想法是:
(A)父子相隱乃天理人情 (B)大義滅親是正直的表現
(C)為善不欲人知才是真行善 (D)謙言魯國不如楚國民風純樸
(D) 20 范玄平在簡文坐,談欲屈,引王長史曰:「卿助我!」王曰:「此非拔山力所能助。」依據上文判讀,王長史說:「此非拔山力所能助」的最大原因是:
(A)稱讚范玄平英雄蓋世,力氣大可拔山 (B)告誡范玄平不可逞強鬥勇,以免賈禍
(C)責備范玄平不懂禮節,不肯屈膝面聖 (D)調侃范玄平理屈,無論如何不可挽回
(B) 21 「文帝(曹丕)常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 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慙色。」根據這則故事,曹植寫這首詩,是想要突顯?
(A)七步成詩之機敏 (B)兄弟相殘之苦楚 (C)曹丕性格之陰險 (D)兄弟二人之情誼
(C) 22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歲聿其莫」意指:
(A)日落黃昏 (B)月落清晨 (C)歲末年終(D)春夏之交
(A) 23 承上題,詩人的心情經歷了那些轉折?
(A)感物傷懷,宜及時行樂,轉而自警自勵
(B)見物欣喜,宜戒慎恐懼,轉而及時行樂
(C)睹物思人,便鬱鬱寡歡,進而自我放縱
(D)觀物警惕,便悶悶不樂,進而憂懼憤恨
(B) 24 「有一種人的哲學是:『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這種哲學實在要不得,因為『小德』的範圍太廣,包括的東西太多了一點。根據這種哲學,一個人只消不去殺人放火,便算是『大德不逾閑』,此外無論什麼事都好歸在『小德』裏面,並且隨便『出入』都還『可也』。」下列對於引文意旨的闡釋,最適合的選項是:
(A)小德的範圍雖廣,但都是無傷大雅的小事
(B)大德雖應絕對固守,小德亦不宜過分輕忽
(C)大德是必須持守的根本,小德則不宜計較
(D)只要不過分傷天害理,都算守住為人之德
(B) 25 一個太過健全的人,是無法瞭解別人的痛苦和不幸的,他人的不幸和痛苦,屍體笨拙的姿勢、腐敗的氣味,均使我沉思且哀痛。每一隻祈求的手,痛苦的臉孔似乎都朝向我,我覺得我對他們有所虧欠,因為我與聞了他們生命中某種重大的秘密,單單這一點,我就覺得我虧欠了他們。下列敘述最接近上文旨趣的是:
(A)仁者無敵,勇者無懼 (B)人飢己飢,人溺己溺
(C)詳察形候,纖毫勿失 (D)瞻前顧後,自慮吉凶
(C) 26 「瞻前顧後,讓生命更深刻。一味往前衝很容易,就像開車只會往前開。開車的樂趣,在除了加速之外,還要減速、轉彎、倒車、停車。」下列選項何者最貼近本文意旨?
(A)瞻前顧後才能保證生命安全 (B)一味往前衝讓生活變得容易
(C)生命的過程與目的同樣重要 (D)要往前加速前先得學會減速
(B) 27 楊照指出「十九世紀的殖民帝國體制給了人類學家旅行的制度方便,然而也同時限制了他們的視野。他們是到了異文化地域,可是生活範圍卻未超越殖民白人社群,所搜集的與其說是當地文化,還不如說是殖民者充滿傲慢、偏見的刻板印象。」楊照認為十九世紀殖民帝國的人類學家的視野會受到限制,來自於何種心態?
(A)剝削的心態 (B)優越的心態 (C)無知的心態 (D)競逐的心態
(C) 28 「紐約華爾街股市幾分鐘一個人生,而湄南河沿岸的人們用手肘撐著下巴,就這樣盯著長舢舨來來去去過一天。」下列關於本文的說明何者正確?
(A)譴責湄南河沿岸人民生活習性的懶散
(B)肯定華爾街人們珍惜時間的積極態度
(C)以兩種不同生活說明時間感知的相對性
(D)對比兩種不同生活,悟出人生苦短之理
(D) 29 下列各文句中的成語,使用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張縣長是這項便民政策的「始作俑者」
(B)李奶奶即屆「行將就木」之齡,是眾所稱羨的人瑞
(C)趙先生的善行「罄竹難書」,是十分著名的慈善家
(D)孫先生對工作的選擇常「朝三暮四」,至今一事無成
(A) 30 下列何者屬公文書中,對平行機關使用之准駁語?
(A)同意照辦 (B)准予照辦 (C)應毋庸議 (D)如擬辦理
(B) 31 「其實,我們舉目望去,四周的山景還是有樹的。這些樹挺得又高又直,一排排十分整齊,長長的葉片集聚於樹頂,向天空四散,青色的果實纍纍成串,群生於葉下;樹根下則都是裸露、鬆軟的黃泥土壤。爸爸形容到這兒,大部份在台灣長大的人應該都知道這種植物叫什麼名字了。」這種植物的名字是:
(A)香蕉樹 (B)檳榔樹 (C)林投樹 (D)椰子樹
(B) 32 「啊!年過半百,其實已胸無大志,一點也不想兼善天下,既沒有本事做大官,也不想聽國父的話去做大事,只偷偷祈求一點點的榮華,一些些的富貴,少少的美貌和一位跑不掉的丈夫。」根據此文,透露出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A)沮喪失望 (B)知足常樂 (C)積極進取 (D)看破紅塵
(C) 33 關於公文下行文之用語,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A)轉知所屬照辦 (B)轉告所屬照辦 (C)轉陳所屬切實辦理 (D)轉行所屬切實辦理
(C) 34 開會通知單上不應列有那一項資料?
(A)主持人 (B)聯絡人 (C)末啟詞 (D)受文者
(B) 35 有一副內容為:「開教化立人倫與天地合德,繼堯舜集大成同日月共輝」的聯語,其最可能出現於與何人有關的廟宇?
(A)老子 (B)孔子 (C)關公 (D)諸葛亮
二、複選題(第 36 題至第 45 題,每題 3 分,占 30 分)
說明:所列的五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二個是正確答案。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全部答對者,得 3 分;答錯一個選項者,得 1.8 分;答錯二個選項者,得 0.6 分;所有選項均未作答或答錯多於二個選項(不含二個)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A) (B) 36 「這次辯論比賽,忠孝國中的代表□□□□,技高一籌,最終贏得冠軍。」下列選項,何者適合置於空格中?
(A)語驚四座 (B)口若懸河 (C)巧言令色 (D)信口開河 (E)把臂而談
(C) (D) (E) 37 處於貧困的境地,仍以堅守正道為樂,這是儒家所提倡的立身處世的態度。下列文句何者符合這種「安貧樂道」的思想?
(A)強本節用,則天不能貧
(B)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C)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D)勿慕富與貴,勿憂賤與貧;自問道何如,貴賤安足云
(E)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A) (B) (C) 38 下列成語強調朋友關係「真誠」的選項是:
(A)莫逆之交 (B)管鮑之交 (C)金蘭之交 (D)泛泛之交 (E)總角之交
(B) (C) (D) 39 張三說:「我已過了不惑之年」;李四說:「我是知命之年了」;王五說:「我女兒剛過了花甲之年」;趙八說:「我是耳順之年;我的內人正值壯室之年」,從以上對話可知,年紀高過李四的人是:
(A)張三 (B)王五 (C)趙八 (D)王五的女兒 (E)趙八的太太
(A) (B) (C) (E) 40 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A)「屨」、「屣」都屬於鞋類
(B)「二八年華」指女子十六歲
(C)「觶」、「觴」、「觥」都是古代酒器
(D)「紳」、「纓」都是束於衣服外面的大帶
(E)酒類的名稱繁多,如「醇」是濃酒,「醨」是薄酒
(A) (B) (C) (D) 41 某生參加國家考試,金榜題名後分發行政機關,下列選項是師長對他的叮嚀,請問何者為宜?
(A)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C)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D)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歐陽脩〈縱囚論〉)
(E)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B) (C) 42 「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列子.說符第八〉)下列選項那些是正確的敘述?
(A)幕客提出正確的放生方法 (B)幕客勸簡子停止放生行為
(C)臣民揣摩上意,反傷生害命 (D)放生是國君恩澤眾生的表現
(E)放生的理念要聽取臣民的意見
(C) (E) 43 欣賞樹,必然聯同著快風活水,野鳥山花,「野鳥不隨人俯仰,山花偏喜主清幽」,這完全由天意發落的自由與清秀,配合聲光香氣,才是賞樹時最大的享受。你如果在樹上用細鍊鎖住一隻鸚鵡,在樹下挖小池來養幾尾錦鯉,這人為的勞心,反而喪失天機了。下列選項中,何者與上文所述「賞樹」之意境相近?
(A)空谷幽蘭,孤芳自賞 (B)豪華落盡,一身飄逸 (C)真與不奪,強得易貧
(D)精雕細琢,絲絲入扣 (E)隨順大化,泯除心機
(C) (E) 44 紀昀曾有記曰:「一庖人隨余數年矣,今歲扈從灤陽,忽無故束裝去,借住於附近巷中。蓋挾余無人烹飪,故居奇以索高價也,同人皆為不平,余亦不能無憤恚;既而忽憶武強 劉景南官中書時,極貧窘,一家奴偃蹇求去,景南送之以詩曰:饑寒迫汝各謀生,送汝依依尚有情;留取他年相見地,臨階惟歎兩三聲。忠厚之言,溢於言表,再三吟誦,覺褊急之氣都消。」(〈灤陽續錄一〉)此文旨在說明:
(A)大丈夫當能屈能伸 (B)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C)做人應留三分餘地
(D)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E)轉個念頭海闊天空
(A) (C) (D) (E) 45 承上題,關於庖人求去的原因,下列選項那些錯誤?
(A)職業倦怠 (B)欲求加薪 (C)欲另謀高就 (D)貧窘無以維生 (E)無法發揮烹飪長才
(一)直接購買實體複習題本-111年~101年法學大意、公民與英文、國文歷屆試題附答案三科或單科題本
(二)部落格-其他年度試題整理
(三) 初等五等人事行政大意、初等五等勞工行政與勞工法規大意
1、111年最新版初等五等人事行政大意高分筆記訂購
2、111年最新版初等五等勞工行政與勞工法規大意高分筆記訂購